曾有段時間, 對發掘新食店的熱情稍為冷卻, 沒刻意去尋找, 但近數個月來, 又有回衝勁, 緊貼最新的飲食資訊是每天的指定動作, 找對目標後隨即發給身邊的人, 下足咀頭, 只望博得她們的歡心, 換來一兩隻飯腳相伴。無奈地不是每次都能湊效, 也不要緊, 我是樂做先頭卒的。
其實我跟食友A一樣, 愛於週六日流連中上環一帶, 沒擦肩的人流, 節奏回復緩慢, 隨意閒逛, 穿插大街小巷之中, 滿有尋幽的感覺。即使這天陽光多猛烈, 將人也要曬暈似的, 好心情仍然不減, 汗水頓化成動力, 漫步細看, 說不定有什麼好事在等著呢! 她形容此乃「女人的浪漫」, 我則加點創意, 覺得「為食女子的浪漫」更為貼切啊!
從上環站步出, 不慌不忙, 帶著期盼向著荷里活道進發, 棄半山而取平地開店, 這次不用爬上斜路了。店家剛好佔據街角處, 樓高兩層, 雖非心目中那純白模樣, 反用上沉實的色調, 灰灰黑黑, 富幾分型格卻又感骨子, 結合大大的方框窗子, 隱約看到裡頭的環境, 透明度十足, 會在這小小偷閒站找到幸福嗎?
採用半開放式的設計, 空間感大增, 下層既是廚房水吧, 亦是收銀櫃位。抬頭一看, 是塊長形的黑板, 清楚列出餐點飲料, 只是全文字描述…未免要運用多點想像力了。要我這猶豫不決的人, 企定定在看實有點難度, 幸好善解人意的店員隨即遞上紙皮製餐牌給我, 薄薄的一頁雙面印製而成。
地下一層置著數張小檯, 方的圓的, 木造雲石製, 襯上不同顏色、材質的椅子, 別具美感, 構想如此別出心栽, 不拘一格, 透出幾分潮味, 而地板特意用上紙皮石舖成, 新舊融合, 跳出傳統框框, 教人樂在這種輕鬆沒束縛的氛圍之中, 如在家般舒適。
不論是靠近路旁, 或是窗子, 間中總有路人經過, 在下注目禮, 但我確實沒意思要抗拒, 只顧享受眼前的美好時光。
好奇想知道上層是怎樣的格局, 遂偷偷走上去, 都坐滿了, 光線稍暗, 同樣以木系為主調, 添加一些擺設, 就像家中小偏廳一樣, 倍感閒適。
Brunch於平日10:00am -2:30pm供應, 週六日則全日也可享受得到, 有大路的法式多士伴鮮果, 亦有大堆頭的英式全餐, 只是未見egg benedict的影蹤?
另一面是午晚餐餐點, 由每天12:00pm開始供應,細分成數個項目: healthy plates, small bites, wraps/sandwiches, mains, burgers, 當中不乏普通的素材, 卻有不一樣的演繹, 驚喜盡現。
將餐牌從頭至尾逐項研究, 又是掙扎的時侯, 一口氣點了三款, 自行到櫃檯落過單, 接上精緻的號碼牌, 再靜候食物送上, 時間倒不難過。
天氣這麼熱, 差點兒想向凍飲的懷抱啦! 但始終捨得不漂亮的咖啡拉花…flat white($36)用粉藍杯子所盛, 很夢幻, 拉花圖案略為抽象, 一條一條的。
淺嚐一口, 咖啡豆擁濃濃的香氣, 不感單一, 該是混合豆種吧? 酸味來得輕微, 跟鮮奶調和, 順喉留有甘香, 澀味溫和, 負擔不會太重。
咖啡癮既止了, 但心中還是記掛lime & mint soda($44), 也不客氣偷試了數口, 哈哈! 青檸加梳打, 再加入薄荷葉, 是意想得到的清涼解渴, 甜味出奇地輕, 檸檬味出眾, 嚐出是鮮榨之效, 酸酸的不涸喉, 冰塊很少, 未算得上超冰感, 但香氣不易被沖淡, 說是消暑佳品真沒錯。
天氣熱似乎沒多影響我的胃口, 對炸物的興趣依然不減。總覺得身處像這樣優悠的環境, 邊咬著幼身的薯條, 邊喝杯清涼飲料, 是多麼令人艷羨。
薯仔找不到, 取代的是甜美的sweet potato fries with chili mayo dip($44)
香甜的番薯搭上辣椒蛋黃醬會是怎樣的呢? 甜加辣的組合, 注定是為我而設吧!
外層裹上薄薄的炸漿, 熱呼呼的放進口中, 酥脆香甜, 內心仍然軟糯, 沒過乾的弊病, 「雞蛋黃」番薯的甜香充分跑出, 至後段仍是脆身, 不用趕著一下子吃光。伴上的醬以萬壽無彊小碗盛著, 極富中國色彩, 兩者出奇地融和, 帶微辣, 吃上數口後辣勁更為明顯, 挺刺激的。
中途有段小插曲, 店員先後兩次將我沒點的wraps送上, 嚇得我以為落錯單, 急得拿出單據一看, 再比對餐牌, 沒點錯啊! 也許剛開沒久, 操作上還未完全妥善, 但整體上服務還算殷勤的。
pumpkin salad($75)是全素的, 感覺十分清新。
成品看來很西式, 跟日式那軟綿、黃澄澄的成兩樣, 混入日式風味的麵豉和海苔, 這樣嶄新的組合會擦出什麼火花? 用色相當繽紛, 紫綠紅交錯, 視覺上已夠搶眼。
滿滿的一盤很是慷慨, 沙律菜種類多變, 有火箭菜、紫椰菜、生菜等, 爽脆新鮮, 藏著豐盈的水份, 捨棄傳統的油醋, 改而伴上麵豉醬混合蘋果西打, 這對甜酸配果真
美妙, 酸咪咪的很醒胃, 質感偏稠, 不太水, 均勻地掛在菜蔬上, 破開半熟蛋, 鮮嫩的蛋汁緩緩流出, 將雙唇輕黏, 味道更富層次。
混入大量藜麥, 名字聽得多, 親嚐倒是第一次, 據知此物含豐富的胺基酸和蛋白質。
比米粒細小, 有幾分像西米, 沒特別味道卻充滿咬感, 拌過汁料後更易入口。底層墊著四大塊南瓜, 厚厚的特別好咬, 輕烤後稍軟, 成一絲一絲的狀態, 仍保持一定的爽身, 果味自然, 愛吃南瓜之人定必愛上。
當侍者端來Ouefs en meurette($75)時, 真不敢相信這就是我所點的東西。
得知材料有半熟蛋、蘑菇、煙肉、多士、雞肉, 不自覺聯想到英式那豐富的形式, 誰來實物竟像燉菜? 也是我想得多了, 難免會失望, 但細想味道未必不好吧?
雞肉、傘菇跟煙肉同以紅酒汁熬製, 醬汁收至稠, 醇厚帶微微的酒味, 多陣香草的幽香, 調味恰到好處, 只嫌雞肉偏鞋, 但勝在入味。
多士兩面烘至香脆, 蘸些汁同吃頗惹味, 溏心蛋再次出現, 蛋白剔透, 輕搖還會震動, 蛋汁豐盈, 甘香悠長, 想不到這配搭會有出奇地夾呢!
三道食品之中, 素食佔了不低的比例, 但南瓜跟番薯加起來, 也挺飽肚。反正不用急, 大可他條一點, 慢消磨。
又到了最令人心甜的環節, 其實早對放滿糕餅的櫃子虎視眈眈, 不時也會張望, 留意哪款較受歡迎, 又有何款快要沽清。
ganache, velvet cake擁誘人的賣相, 佐還是不敵咸甜配salted caramel cake($55)。
我也搞不清為何對鹽味焦糖的東西份外雀躍…盛蛋糕的碟子刻著玫瑰花圖案多艷麗, 從切面看, 每層都甚完整細緻, 三層蛋糕夾上焦糖夾心、奶油, 外層被幼滑的蛋白霜所覆蓋, 沾上餅碎更添咬感。
蛋糕體比海綿蛋糕扎實, 偏鬆軟而不純是軟綿綿, 牛油香四溢, 濕潤不乾, 底面皆受到焦糖醬的滋潤, 先是香甜, 咸味繼而滲出, 蛋白霜輕飄飄的夾雜不少雲呢拿籽, 層次細膩, 吃得一臉滋味。
這天像過了一個green Saturday, 平常很少一次過吃這麼多蔬菜, 不經意換來了輕怡、健康, 心情也特別暢快。食友A常擔心的中伏沒出來, 喜見店家敢於創新, 不甘於平凡, 在味道, 甚至視覺上帶來新驚喜, 愛搞作的它說不定會按時節推出限定菜式, 令人眼前一亮, 其實單計蛋糕一項, 已有值得回頭的理由。